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2日 00: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东睦股份”)于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出具的《关于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公函【2025】0432号,以下简称“监管问询函”)。收到监管问询函后,公司及全体董监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就监管问询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落实,现就有关问题的回复内容公告如下:

  依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准则第2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一一行业信息披露》(以下简称3号指引)等规则的要求,经对你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为便于投资者理解,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1.1条的规定,请你公司进一步补充披露下述信息。

  一、关于关联采购。公告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度向宁波新金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广)采购材料,实际发生额分别为1.85亿元、3.28亿元、4.39亿元,占年度采购额的8.20%、15.66%、14.81%;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9.64%、26.73%、23.68%,公司对新金广的采购相对集中。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因新金广由公司部分董事、高管和部分骨干人员投资成立,且新金广与公司存在董监高交叉任职,新金广为公司关联方。关注到,近年来公司关联采购规模逐年提升。

  请公司:(1)补充披露近三年前五大供应商的名称、采购内容、采购金额及占比、合作年限、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结算方式等;(2)新金广的主营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及人员规模、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及公司对新金广采购金额占新金广收入的比例;(3)结合供应商确定方式、同类采购项目对比情况、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背景等,说明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金额较大且规模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定价是否公允、付款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4)结合前述情况、资金流水、公司财务人员设置、内控执行情况等,自查公司是否存在资金违规流向关联方的情形。请独立董事及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公司回复如下:

  (一)补充披露近三年前五大供应商的名称、采购内容、采购金额及占比、合作年限、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结算方式等

  公司目前拥有粉末压制成形(以下简称“P&S”)、软磁复合材料(以下简称“SMC”)和金属注射成形(以下简称“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近三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注]:合作年限为自首次合作之日起至2024年12月止所计算的年限。

  (二)新金广的主营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及人员规模、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及公司对新金广采购金额占新金广收入的比例

  1、新金广成立的背景和目的

  宁波新金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广”)成立于2013年9月26日。截至目前,新金广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由1个法人股东宁波金盛广利贸易有限公司和15位自然人股东(其中包含东睦股份的1位董事及3位高管)组成,其中宁波金盛广利贸易有限公司全部为自然人股东;前述自然人股东主要为东睦股份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人员,单一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1.20%,因此,新金广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新金广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东睦股份核心团队,承接东睦股份股东的退出股份,维护东睦股份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同时服务于东睦股份的发展战略,以及赋能东睦股份前期布局未来产业,尤其是那些对东睦股份未来可能会产生影响但目前风险却较大的产业。其2020年对外投资成立的制粉厂,在充分保证公司供应链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了新材料技术的绑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2、新金广的主营业务及人员规模情况

  新金广的主要经营范围:投资管理、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投资咨询;金属制品、金属材料的批发、零售;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金属制品研发、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线废旧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再生资源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截至目前,新金广开展的业务主要为新材料业务和股权投资业务两大类,情况如下:

  (1)新金广的新材料业务开展情况

  新金广的新材料业务主要为其于2020年投资建设的下属专业原材料制粉子公司,目前主要生产水雾化纯铁粉、水雾化铁合金粉末、气雾化磁性粉末、3D打印粉末、新能源锂电池粉末等新材料。截至2024年末,新金广(合并,未经审计)的新材料业务年销售额已超6.5亿元。

  (2)新金广的投资业务开展情况

  新金广直接或间接持有东睦股份情况。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新金广除直接持有东睦股份4.86%的股份外,还持有东睦股份股东宁波金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0.29%的股权,宁波金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东睦股份股份数量为51,111,01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29%),有效发挥了新金广承接东睦股份股东的退出股份职能。

  新金广持有宁波东睦广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东睦广泰”)20%股份,并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东睦股份持有宁波东睦广泰80%股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宁波东睦广泰对外投资主要目的是协助公司前期布局风险较大的未来产业,如机器人关节电机、燃料电机、钛合金原材料等产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赋能。

  根据新金广提供的信息,截至2024年末,新金广(合并)共355人,其中管理人员60人,生产人员295人。

  3、新金广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及公司对新金广的采购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2022年-2024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55.86%、71.01%、66.28%,新金广(合并)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3.58%、19.33%、17.99%,均属于企业正常甚至偏低的毛利水平。

  2022年-2024年,新金广向公司以外的客户销售额占其合并总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44.14%、28.99%、33.72%,均低于向公司销售的金额和比例,主要系根据公司与新金广签订的关联交易协议规定,在符合市场规则的情况下,优先满足东睦股份的原材料需求。公司通过向新金广采购原材料铁粉以及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减少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逐步实现公司在原材料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同时,新金广与东睦股份直接进行关联交易而非通过下属子公司进行直接交易,主要综合考虑了关联交易的管理、宁波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股东融资等方面因素,但这些安排前提均为不得存在损害东睦股份的利益的情形。

  (三)结合供应商确定方式、同类采购项目对比情况、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背景等,说明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金额较大且规模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定价是否公允、付款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

  1、公司供应商确定方式和同类采购项目对比情况,以及公司与新金广交易背景的说明

  (1)供应商确定方式

  公司通过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安全、技术保密、价格等因素来确定合格供应商。公司大宗物资的采购程序均符合公司内控制度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涉及到关联交易的事项均已履行了董事会、股东会审议等必要的审批程序。

  (2)同类采购项目对比情况

  以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同类采购项目到厂价格为例,价格对比情况如下表。由对比数据可知,公司向新金广同类采购物质,在充分保障了公司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前提下,价格水平比市场低0.87%至38.42%不等。

  单位:元/吨

  ■

  [注]:厂家A为吉凯恩(霸州)粉末有限公司;厂家B为杭州屹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家C为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家D为鞍钢(鞍山)冶金粉材有限公司;厂家E为神钢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厂家F为赫格纳斯(中国)有限公司。

  (3)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背景说明

  2019年,铁粉原料供应商形成价格联盟(此前已屡次出现该情形),强制上调产品价格,并且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不愿扩产,导致产业链下游企业包括公司面临即使溢价采购也难以确保足额供应量的困境。作为国际主流汽车制造商配套供应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若出现供应中断,可能引发的供应链连锁反应将导致严重后果:既会危及主机厂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转,也可能触发汽车行业合同中的高额违约条款,最终对产业生态造成系统性冲击。

  因此,为稳固公司产业链上游,保障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同时基于东睦股份与国际客户和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东睦股份坚持“不与客户竞争,不与供应商竞争”的基本原则,公司建议新金广投资建设原材料粉厂,并利用新金广的机制优势,快速跨越前期的立项、规划、工程建设、规范等系列时间周期影响,实现了一年内建设并投产的目标。新金广投资建设原材料粉厂后,在符合市场规则的情况下,优先满足东睦股份的原材料需求。公司通过向新金广采购原材料铁粉以及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减少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逐步实现公司在原材料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2、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金额较大且规模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

  近几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金额较大且规模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如下:

  (1)公司内在需求增长导致采购原材料增加

  公司向新金广采购原材料粉主要用于P&S和SMC技术平台。公司这两大技术平台2022年至2024年的生产量分别为7.24万吨、8.01万吨、9.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01%、10.61%、24.26%,近年来,公司生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对原材料粉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2022年~2024年公司P&S及SMC技术平台的生产量情况如下:

  ■

  (2)原材料国内采购替代进口导致对国产原料采购增加

  金属粉体作为粉末冶金行业核心基础材料,其高端产品市场仍由美日欧跨国企业主导。公司作为国内粉末冶金领域龙头企业,必须要突破高端粉末冶金零部件的制造壁垒,实现国内采购替代进口,逐步降低了对国际头部铁粉供应商的采购,2022年~2024年公司向外资头部铁粉供应商的采购量分别为5,466.00吨、4,751.00吨、5,394.00吨,占公司P&S及SMC技术平台的生产量的比例分别为7.55%、5.93%、5.42%,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系关键材料国产技术提高,进口替代程度提升所致。

  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有效降低对外资技术依赖,推动国家制造业产业链核心环节国产化进程,加速关键材料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进程。

  (3)公司原材料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

  近年来,新金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持续扩充产能,同时在质量、成本、服务等各方面进行提升,新金广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使其在国内同行业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公司逐步与其加深合作,通过向其采购原材料铁粉以及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有利于公司控制原材料成本,同时实现公司在原材料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鉴于新金广完全符合公司合格供应商备选条件,其以往在与公司合作过程中,不仅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而且提供了优惠的价格条件,保证了供应量和供应及时性,并且配合公司开发了新的原料技术,使公司实现了关键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因此,我们认为近几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金额较大且规模逐年上升是合理的,且完全符合公司核心利益。

  3、公司向新金广采购价格公允性、付款安排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说明

  (1)定价公允性说明

  根据公司与新金广签订的日常关联交易协议,以及公司与新金广所发生交易价格均按下列顺序确定并执行,据实结算:

  1)有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范围内合理确定交易价格;

  2)没有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按照公平、诚信原则,根据市场价格并以与非关联的第三方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协商确定,并符合以下条件:

  新金广销售给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原材料价格在相同条件下(相同规格、相同质量、相同运输距离等),不得高于新金广与独立于关联方的第三方发生非关联交易的价格,且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有优先购买权。

  (2)付款时间及付款方式

  公司向新金广付款的时间及付款方式为: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收到货物并验收合格,且取得相关结算单据后,30天内以银行转账、银行承兑汇票或供应链平台票据方式结清全部货款。

  公司向其他主要供应商付款的时间及付款方式如下:

  ■

  (3)公司向新金广采购材料的审批程序

  公司向新金广采购材料时,履行了以下必要的决策程序(以近三年为例):

  1)2024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材料的审批程序

  ① 2024年4月24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此次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事前审议,一致同意该事项,并同意提交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

  ② 2024年4月25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并出具了关于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事项的书面审核意见,同意该等日常关联交易,同意提交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

  ③ 2024年4月26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和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董事、监事分别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

  ④ 2024年5月23日,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股东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

  2)2023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材料的审批程序

  ① 2023年4月26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并出具了关于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事项的书面审核意见,同意该等日常关联交易。

  ② 2023年4月26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董事、监事分别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公司独立董事对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事项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同意该等日常关联交易,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③ 公司独立董事对此次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事前审议,并出具了同意的事前认可意见,公司独立董事同意将上述议案提交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④ 2023年5月18日,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股东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

  3)2022年公司向新金广采购材料的审批程序

  ① 2022年4月22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并出具了关于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事项的书面审核意见,同意该等日常关联交易。

  ② 2022年4月22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董事、监事分别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公司独立董事对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事项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同意该等日常关联交易,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③ 公司独立董事对此次关联交易事项进行了事前审议,并出具了同意的事前认可意见,公司独立董事同意将上述议案提交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④ 2022年5月17日,公司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股东对关联事项进行了回避表决。

  (4)根据前述“2、同类采购项目对比情况”,新金广销售给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原材料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同类供应商价格,且公司历年的关联交易经履行了必要的内部程序,独立董事出具相关意见均提及有关关联交易未损害股东利益。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向新金广采购不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说明。

  综上所述,公司认为与新金广的关联交易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交易前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价格公允,付款安排合理,不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

  (四)结合前述情况、资金流水、公司财务人员设置、内控执行情况等,自查公司是否存在资金违规流向关联方的情形。请独立董事及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1、公司与新金广近三年的采购交易数据及资金流水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由上表可知,公司与关联方新金广之间的资金流水符合上文提及的付款时间和方式,当年支付采购款总额小于期初应付账款余额和本期采购额(含税)之和,不存在预付或多付采购货款的资金占用等情形;且银行转账的现金结算比例小于50%,不存在以不利于公司利益的结算方式变相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

  2、公司财务人员设置及内控执行情况

  公司建立全链条分段管控机制,按照岗位不相容原则,通过多部门协同制衡与分级复核程序确保采购付款流程合法合规,具体设计如下:

  ■

  经核查确认,公司与新金广之间的业务往来严格按照上述流程执行。

  公司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一交易与关联交易》等法律法规以及《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日常关联交易审批程序。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审议机构对2022年~2024年期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内部控制文件设计与执行情况、以及报告期间内的关联交易进行了检查和监督,认为公司2022年~2024年期间的关联交易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化原则,未发现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行为。

  此外,公司每年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近三年来未发现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公司年度审计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认为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综上所述,公司不存在资金违规流向关联方的情形,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具有商业必要性,定价公允,付款安排合理,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独立董事发表的意见如下:

  公司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出具了《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所涉事项的独立意见》,意见如下:

  经核查,我们认为:公司近三年前五大供应商除新金广外,其余均为非关联方。公司不存在资金违规流向关联方的情形,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具有商业必要性。公司与新金广的关联交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交易前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定价公允,付款安排合理,不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年审会计师发表的意见如下: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问询函专项说明》(天健函〔2025〕371号),对上述事项意见如下:

  经核查,我们认为:公司近三年前五大供应商除新金广外,其余均为非关联方。公司与新金广的关联交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交易前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价格公允,付款安排合理,不存在向关联方倾斜利益的情形。公司不存在资金违规流向关联方的情形,公司与新金广的交易具有商业必要性,定价公允,付款安排合理,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形。

  二、关于主营业务收入。2024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4亿元,毛利率为23.59%。分业务看,粉末压制成形产品、软磁复合材料、金属注射成形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2.37亿元、9.02亿元、19.65亿元,同比增长13.25%、9.13%、92.19%,增幅较大。分地区看,2023年、2024年度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15.68%、13.74%,但境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9.91%、27.66%,显著高于境内业务毛利率的20.32%、22.94%。

  请公司:(1)分业务列示2023年和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的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销售内容及金额、结算方式、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是否为当年新增客户、与公司开始合作时间等;(2)结合主要客户变化情况、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等,说明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3)列示近两年境外前五大客户名称、交易金额及占比、销售产品及结算方式、回款情况等;(4)结合境内外订单情况、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境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内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公司回复如下:

  (一)分业务列示2023年和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的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销售内容及金额、结算方式、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是否为当年新增客户、与公司开始合作时间等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粉末压制成形产品(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产品(MIM)。公司2023年和2024年度分业务列示的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

  1、粉末压制成形产品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2、软磁复合材料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3、金属注射成形产品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注]:由于商业保密原则,公司以代号代替该客户名称。

  (二)结合主要客户变化情况、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等,说明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2024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2.80亿元,同比增长33.47%,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紧紧围绕“以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新材料技术平台为基石,致力于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最优新材料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外不断拓展市场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MIM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是全年增长的主要来源

  2024年分业务看,粉末压制成形产品P&S、软磁复合材料SMC、金属注射成形产品MIM分别实现收入22.37亿元、9.02亿元、19.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亿元、0.75亿元、9.43亿元,增长比例分别为13.25%、9.13%、92.19%。2024年度P&S、SMC、MIM各业务收入增加额占全年总收入增加额的比重分别为20.47%、5.86%、73.67%,因此无论从增加的绝对额度,还是增加比例来看,金属注射成形产品MIM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了2024年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2024年,MIM业务增加成为了公司的亮点,公司发展了以构建折叠屏手机铰链模组能力提升为中心任务的重点工作,紧随大客户新产品上市的节奏,2024年末已投入使用了7条折叠机铰链模组生产线,并随新机型开发,正加大投资构建新增的生产线,落实了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 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折叠机相关核心材料进行了性能再升级,不断给客户强力赋能。折叠机铰链正成为公司MIM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

  2、近两年主要客户变化情况进一步说明了MIM收入增长是2024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公司2023年和2024年各技术平台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情况,MIM技术平台的变动额为6.71亿元,同比变动127.16%。2024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2.80亿元,MIM技术平台的前五大客户变动额占2024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的52.42%。因此,近两年主要客户变化情况进一步说明了MIM收入增长是2024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3、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对2024年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公司近两年三大技术平台产品销售价格情况如下表:

  ■

  注:销售额单位为:亿元;单价单位为:万元/吨或万元/万件。

  2024年P&S和SMC业务板块的产品销售单价均出现下降,同比分别下降7.61%、14.57%,主要是行业竞争加剧导致。P&S业务主要由汽车零件和家电零件组成,这两块2024年销售额合计为21.55亿元,占该板块总销售额22.37亿元的96.33%,2024年单吨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4.37%和8.09%;SMC业务主要由光伏、白电和新能源车组成,这三块2024年销售额合计为6.54亿元,占该板块总销售额9.02亿元的72.51%,2024年单吨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9.07%、7.15%、33.35%;MIM业务中,2024年每万件的销售价格增加了6.54%,主要是当年有全新的折叠屏手机上市导致相关MIM零件增加所致;消费电子销售额占该板块总销售额比例约为83.39%,2024年折叠屏相关销售额为9.10亿元,约占该板块总销售额的46.31%,MIM业务因主要为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产品周期短,季节性价格下降变动大。由此,我们认为2024年产品销售价格波动不是导致收入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铁粉、磁性粉末、MIM喂料等,2024年分业务板块采购额度前五名的料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注:单价单位为:万元/吨或万元/万件。

  2024年三大业务采购前五名的料号全部相加合计采购8.18亿元,约占2024年采购总额27.60%,从采购单价来看,电解铜粉、进口铁粉96.NBT.522、钨粉、排液阀四个料号的价格同比上涨,它们2024年采购金额1.27亿元,约占2024年采购总额4.27%,除此之外,其它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同比下降,下降幅度为4%至19%不等,由于P&S、SMC、MIM三大业务的原料占其产品销售价的比重约26.86%、54.97%、14.38%,因此假设原材料价格每波动10%,对毛利影响约为1.4%至5.5%左右,且如果价格上涨,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成本不能完全转嫁给下游客户。因此,我们认为原材料价格波动不是2024年收入增长的直接原因,当然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营业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4、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及公司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分析

  (1)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分析

  依据公开可查询的信息,选取了近似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2024年营收情况分析如下:

  ■

  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平均上升16.37%,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上升33.47%,公司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2024年MIM同比增长9.43亿,增长比例92.19%所致。海昌新材九菱科技均从事P&S业务,同期增长32.296%和7.60%,与公司P&S业务增长13.25%趋势一致;铂科新材与公司SMC业务相似,它同期增长43.54%,高于公司SMC业务同期增长9.13%;精研科技统联精密是与公司MIM业务最相近的公司,它们同比增长-1.66%和44.93%,均低于公司MIM业务92.19%,主要系公司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随大客户新产品上市的节奏,落实了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 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折叠机相关核心材料进行了性能再升级,不断给客户强力赋能,折叠机铰链正成为公司MIM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

  由此,我们认为,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营业收入增长趋势与可比公司趋势一致。

  (2)公司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分析

  粉末压制成形产品行业情况。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到40.9%,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初步统计,2024年世界汽车销量达到9,06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到1,603万辆。2024年中国汽车实现出口641万辆,出口增速23%,其中常规燃油车型出口约440万辆,增长26%,纯电动车型出口约170万辆,增长6%;新能源插混车型出口约32万辆,增长128%。公司2024年粉末压制成形产品收入比2023年上升13.25%,变动趋势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软磁复合材料行业情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报告,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全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880GW。全球主要光伏市场增长出现分化,部分市场如美国、德国等受政策红利消退、市场饱和及供应链挑战等影响,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增速较2023年下降,导致国内光伏产品出口额下降;新兴光伏市场由于其电力需求增长快,可再生能源潜力大等原因,规模小但增长潜力初显,如阿联酋目标为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50%。与此同时,AI的快速发展和数据中心的高功率计算需求,为公司软磁复合材料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6.2%。根据IDC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至2,218.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2%。公司2024年重点推进了金属软磁新型一体化电感等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并取得了里程碑性的进展。公司2024年软磁复合材料收入比2023年上升9.13%,变动趋势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金属注射成形产品行业情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报告》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销售量同比增长6.4%,出货量达到12.4亿部,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两年充满挑战的下滑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强劲复苏。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智能手机追踪报告》,2024年中国的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且竞争最激烈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尽管折叠屏手机市场仍然属于小众领域,仅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约3%,但折叠设备在每一代迭代中不断演进并趋于成熟。展望未来,随着软件和硬件的更好整合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应用场景出现,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公司2024年金属注射成形产品收入比2023年上升92.19%,变动趋势与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坚持了公司发展战略定位,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外不断拓展市场导致,特别是抓住了机遇,落实了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 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对折叠机相关核心材料进行了性能再升级,不断给客户强力赋能,使折叠机铰链正成为公司MIM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MIM大幅度地贡献了收入增长。结合主要客户变化情况、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等分析,进一步说明了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且公司2024收入增长与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三)列示近两年境外前五大客户名称、交易金额及占比、销售产品及结算方式、回款情况等

  1、2024年度境外前五大客户相关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由上表数据可得,公司2024年度境外前五大客户均为P&S业务板块的出口销售,占公司2024年P&S境外销售额4.98亿元的75.30%,占公司2024年全年境外销售额7.01亿元的53.50%。

  2、2023年度境外前五大客户相关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由上表数据可得,公司2023年度境外前四大客户均为P&S业务板块的出口销售合计约为3.14亿元,占公司2023年P&S境外销售额3.92亿元的80.10%,占公司2023年全年境外销售额6.00亿元的52.33%。

  综上,公司2023年和2024年的境外销售额主要为P&S业务板块的出口销售额。

  (四)结合境内外订单情况、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境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内的原因及合理性

  1、公司近两年境内外订单情况,以及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和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

  (1)公司近两年境内外订单及销售毛利率情况

  鉴于公司一般以销定产,全年产销基本平衡,因此,下文中以销售额来描述订单情况。公司近两年境内外订单及销售毛利率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从上述表格数据看出,公司近两年的综合毛利率中,境外销售毛利率均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2023年和2024年,境外销售毛利率比境内销售毛利率分别高9.59个百分点和4.72个百分点;分技术平台来看,公司三大技术平台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境外销售毛利率均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

  境外业务订单情况。2023年至2024年,境外销售额分别为6.00亿元、7.01亿元,占当年全部销售额的权重为15.68%、13.74%。2024年境外销售额比2013年增加1.01亿元,增加16.92%。公司境外销售业务主要由P&S贡献,2023年和2024年P&S业务分别占境外业务的65.37%和71.05%,同时,在P&S业务出口中,2024年又有90%以上来自P&S汽车零件的出口销售。导致境外销售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内的主要的原因主要系竞争状况、质量、价格、供应链安全感等综合因素所致,国外客户采购首先考虑技术、质量和供应链安全,其次才是价格,国外整体汽车技术标准、供应链安全要求比国内要求高,中国在成本、交付、供应链安全等方面都具备全球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考虑汇率风险等因素,因此公司产品定价时会比国内高。

  (2)公司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

  境外业务情况。2023年至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额分别为6.00亿元和7.01亿元 ,其中P&S业务销售额分别为3.92亿元和4.98亿元,占境外销售权重为65.37%和71.05%,所以近两年境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主要为P&S业务出口影响。同时,在P&S业务出口中,2024年又有90%以上来自P&S汽车零件的出口销售,所以P&S汽车零件业务出口销售是公司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主要因素。

  境内业务情况。2023年,公司境内销售额分别为32.24亿元,其中P&S业务销售15.83亿元,占比约49.10%,将近一半的业务贡献来自P&S业务,因此2023年境内业务变动驱动因素来自P&S业务。2024年,公司境内销售额为44.03亿元,其中P&S业务境内销售17.39亿元,占比约39.49%;MIM业务境内销售18.59亿元,占比约42.22%。因此,2024年境内业务变动驱动因素主要来自P&S业务和MIM业务销售。

  2023年,P&S技术平台销售收入19.75亿元,其中汽车零件销售占约比77.94%,家电零件销售占比约17.80%;2024年,P&S技术平台销售收入22.37亿元,其中汽车零件销售占比约76.40%,家电零件销售占比约19.93%。2023年,MIM技术平台销售收入10.22亿元,其中消费电子业务占比约72.99%;2024年,MIM技术平台销售收入19.65亿元,其中消费电子零件销售占约比83.39%。因此,境内业务变动驱动因素主要为汽车零件、家电零件和消费电子。

  ■

  说明:上表中部分合计数与各明细数据相加之和在尾数的差异系四舍五入造成的,下同。

  (3)同行业可比公司境内外销售毛利情况

  ■

  由于公司境外销售业务主要是P&S业务境外销售占比较大,因此着重对比九菱科技(873305.BJ)和海昌新材(300885.SZ)的境外业务毛利率情况,其中九菱科技没有出口业务,海昌新材境外毛利率均高于境内,与公司情况相似。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铂科新材(300811.SZ)仅销售至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无境外销售数据。长盈精密(300115.SZ)境内外毛利率相同;立讯精密(002475.SZ)境内毛利率高于境外,与公司可比性不是太强;精研科技(300709.SZ)2024年境外毛利率高于境内,但2023年境内毛利率高于境外;统联精密(688210.SH)境外毛利率均高于境内,与公司情况相似。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境外销售业务主要是P&S业务境外销售引起,且与相关性最强的同行海昌新材情况相似,境外毛利率均高于境内。

  综上,从公司近两年境内外订单、销售毛利率、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分析,境外销售毛利率普遍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导致的原因主要系竞争状况、质量、价格、技术标准、供应链安全、汇率等综合因素所致,境外销售毛利率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是合理的,符合商业逻辑。

  年审会计师发表的意见如下: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问询函专项说明》(天健函〔2025〕371号),对上述事项意见如下:

  经核查,我们认为:

  公司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坚持了公司发展战略定位,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外不断拓展市场导致,特别是抓住了机遇,落实了从折叠机MIM零件向“MIM 零件+模组”的发展模式,对折叠机相关核心材料进行了性能再升级,不断给客户强力赋能,使折叠机铰链正成为公司MIM技术平台的重要增长极,MIM大幅度地贡献了收入的增长。同时结合主要客户变化情况、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价格波动、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情况等分析,进一步说明了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且公司2024收入增长与所处行业整体变动趋势相符。

  近两年境外前五大客户以及占收入比例均较为稳定,公司外销主要客户应收款期后均已回款。

  根据公司近两年境内外订单、销售毛利率、境内外业务变动驱动因素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分析,境外销售毛利率普遍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导致的原因主要系竞争状况、质量、价格、技术标准、供应链安全、汇率等综合因素所致,境外销售毛利率高于境内销售毛利率是合理的,符合商业逻辑。

  三、关于在建工程。近年来,公司对设备安装工程持续投入。2020年-2024年,投入金额分别为4亿元、3.84亿元、3.51亿元、2.65亿元、3.34亿元。请公司:(1)补充披露自2020年以来设备安装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主要项目名称、投资金额、建设进度、形成资产及时间、产生效益等;(2)列示该项目各期前五大供应商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具体采购金额及采购内容等,说明是否存在资金最终流向关联方的情况;(3)列示各期相关在建工程的资金来源,以及该项目利息资本化情况。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公司回复如下:

  (一)补充披露自2020年以来设备安装工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主要项目名称、投资金额、建设进度、形成资产及时间、产生效益等

  2020年-2024年,公司设备安装工程均系各期因扩大产能、技术创新、开发新项目等发展战略及生产需求而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各技改项目均系以公司制定的P&S、SMC、MIM三大业务板块各期财务预算情况为基础而持续开展的机器设备采购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建设等系统性、连续性的业务活动。

  2020年-2024年,各期技改项目采购的大部分机器设备均于采购后12个月内能完成安装调试并验收转入固定资产,各期其他减少主要系各技改项目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后转入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所致,各期期末均存在部分尚未完成采购到货安装调试及验收转固的机器设备,以及尚在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配套设施工程项目。

  2020年-2024年,公司设备安装工程各期技改项目的具体内容情况列示如下:

  1、2020年度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注]:建设进度=本期减少/投资金额,本期减少=转入固定资产+其他减少,投资金额=期初数+本期增加。

  2020年度,公司设备安装工程各技改项目本期共新增投入39,997.01万元,本期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等共减少36,677.52万元,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9,192.50万元,较期初余额5,873.00万元增加3,319.50万元,主要系本期公司收购上海富驰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富驰”),合并范围增加,金属注射成形技改项目本期投入建设但期末尚未完工验收的烧结炉、喷涂线设备及其他检测设备等设备安装工程增加所致。

  2020年度,公司设备安装工程各技改项目本期主要投入及期末在建情况如下:

  (1) 粉末压制成形技改项目

  2020年度,公司持续加大P&S板块技术创新和开发力度,通过自有资金继续投资粉末压制成形技改项目,主要外购粉末成形机、精加工机床及成形液压机等机器设备,本期P&S板块前五大设备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654.69万元,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27.18%;单个项目50万元以上本期新增金额约5,288万元,约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54.14%。期末在建工程主要系本期投入建设但期末尚未完工验收的双主轴齿套机床约781万元、自动货架仓储系统约274万元、整形液压机约388万元及工业机器人约220万元等;单个项目50万元以上本期设备安装工程期末余额约2,370万元。

  通过本期粉末压制成形技改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P&S板块部分产品项目的开发及批量生产取得重大突破,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拓展新的区域市场,争取新的定点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2) 软磁复合材料技改项目

  2020年度,公司论证了SMC板块浙江东睦科达磁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睦科达”)扩产计划,通过自有资金继续投资软磁复合材料技改项目,主要外购压机和加粉平台等机器设备,本期SMC板块前五大设备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696.57万元,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54.83%;单个项目50万元以上本期新增金额约1,802万元,约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58.24%。期末在建工程主要系本期投入建设但期末尚未完工验收的压机约570万元、倒角机及外观识别机合计约95万元等设备安装工程。

  通过本期软磁复合材料技改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增加了光伏和家电领域的软磁复合材料产能,合理配置了SMC板块资产以适当的规模分摊设备固定成本和费用,提升了对5G通信等领域软磁复合材料的供给保障。

  (3) 金属注射成形技改项目

  2020年度,金属注射成形技改项目期末在建工程余额较期初增加3,671.61万元,主要系本期收购上海富驰,合并范围增加所致,收购完成后公司积极推动MIM板块的经营管理整合工作,通过自有资金继续投资金属注射成形技改项目,主要外购加工设备约6,465万元、检测设备约3,802万元、注射机约3,161万元、炉子约2,064万元等机器设备,本期MIM板块前五大设备供应商采购金额为6,607.58万元,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24.35%;单个项目50万元以上本期新增金额约17,325万元,约占该业务板块全年新增投资金额的63.85%。期末在建工程主要系本期投入建设但期末尚未完工验收的烧结炉约807万元、喷涂线设备约309万元及其他检测设备约626万元等设备安装工程;单个项目50万元以上本期设备安装工程期末余额约1,638万元。

  通过本期金属注射成形技改项目的投资建设,公司对MIM产业进行重新优化布局,加快了MIM板块的资源整合工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材料 东睦股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0 影石创新 688775 --
  • 05-26 优优绿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胶 603049 46.5
  • 05-19 古麒绒材 001390 12.08
  • 05-08 威高血净 603014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OSZAR »